好久沒寫文章了,原本還有好多篇想要寫的東西,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就一直拖更,其實也不是什麼很大不了的原因,大概可以說是打回原形嗎?放假的日子就是一直玩遊戲,早上起來看看貓咪大戰爭有沒有什麼新的關卡,吃完飯之後開始刷Youtube,看一些其實也沒有多在意的東西。晚上就是:「想你的夜~」。重複過著每天。
最近開始每天下午固定的跑步和重量訓練,有人說要夢回2016,其實也不用那麼久啦,2021就夠了。看著某傑在那邊用11萬麥香電腦頂著,就覺得不做不會怎麼樣,做了很不一樣。確實吧?
明知山有虎,卻又偏要往虎山行,不過老實講,幹嘛自討沒趣。這句話應該改成:「明知山有虎,不要去明知山」。從好幾個月前就一直自言自語:好了啦這邊出招。當被問說要出什麼招的時候,「不知道,反正出招」。出到現在,招也沒出,日子還是照樣過,彷彿時間真的會原諒一切。但,說實話我並不想要時間去療育什麼,也許到了今天我也沒那麼在意結果了,但我卻會害怕忘記這一切,忘記我曾經說過的話,忘記我曾許過的願...
好啦,每次文章前面都寫一大堆,又想讓人看懂又不想讓人那麼懂得話,真的是很欠扁。寫到現在這篇文章還是沒有一個主題。那這篇就暫時定為遞嬗好了。每次都說這是最後了,但之後又會冒出新的想法或是想說的話。翻開字典頤看,原來「最後」的意思是:後面隨時會有新的東西冒出。最後一名表示,你現在雖然是倒數第一,但搞不好哪天有人會比你更敗。懂了懂了。所以我說,之前說的那句最後能收回嗎?
糟糕又多了一段廢話。還是說我整篇都打這種格式的好了。議論文什麼的雖然我比較喜歡,但這樣又會被說是偏激或強加自己的觀念,真的好麻煩。常常以為自己是個好說服的人,其實也是蠻固執的嘛。自己白癡,輸好。
真正的進入正題
最近走在路上發現,我是個走路速度偏快的人。小時候在台南讀書時,大家都說台北生活步調比較快。也許是我小時候不懂事,覺得不可能差這麼多,但無形之中大概多多少少有影響吧?晚上在學校各地走走的時候,大概都在講一些有的沒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啊?明天要做什麼啦?最近有沒有看到什麼好玩的東西啊?說實話,這段時間慢慢變成一種每天的例行公事,就跟吃飯和睡覺一樣。一成不變的風景和一成不變的路徑,當然還有一成不變的感情(至少當時是這樣)。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應該是個蠻自我中心的人。只想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行動,如果我對別人好那是因為這麼做對自己有好處。好比說一個很有錢的人為甚麼會想要繳稅給政府,那是因為政府拿到稅收之後幫忙鋪路、建醫院、維值治安對那個有錢人來說是有好處的-自立即他利。
曾經在一次地逛街中,我看到前面在賣名牌包(當然我是很不屑名牌包的,因為我審美觀低落,根本看不出他們跟普通的包差在哪裡,而且又貴得要死),不小心脫口而出不願意買這個包包的想法。也因為這件事情被室友嘴了一頓,就算真的這麼想,用字也太直接了吧。又或是在一些與朋友的爭執當中,我該做的就只是好好的傾聽,但我忍不住一頓冷言冷語,難怪被說講話很有攻擊性。當然也可以替自己辯解啦:在一次的聊天中我曾看到某位網紅給女友一個小時的時間刷卡,金額無上限。那時候我心想,未來我工作後也一定要做到這樣的水平。又或是其實我在嗆別人的同時,對自己要求也是算蠻高的,做不到的事情我也不會硬是要求別人去做,至少我認為我要求別人的都是在能力範圍內。但話又說回來:誰在乎你怎麼想呢?心直口快的老K為了自己的堅持而被無限期停職,本來就要為了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情負責了。就算自己當初根本沒這個意思,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走路慢下來,多多欣賞周圍的風景,也內斂自己周圍的刺。小時候常聽大人講,因為在意才會罵你,都覺得根本就是廢話一句。同情的理解大於理性的批判,一句我從高中時期就放在心裡的話,卻還是沒有真正的做到,真愧對我做為人社班的一員。下次,散步時我一定要慢慢的走,除了聊聊自己之外,也可以看看四周的環境,看看地板上是不是長出了新的嫩芽,看看樹上是否又多了幾個鳥巢,看看身旁是否有什麼難言之隱,看看自己是不是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