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通史--不是狠人之叡篇

Posted by     "耍憨的叡" on Saturday, June 25, 2022

看著大學的正門,心想著這四年總要有些建樹:進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實力,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好還能夠談個戀愛。各種幻想和期待充斥著進入校門的你。接下來的四年,你想要怎麼過?

隨著學長姊們熱情迎新的落幕,系上也開始出現宵夜群、桌遊群、活動群、球隊,而我就像是站在這些群體門外的人,彷彿一腳踏進去這些群體中,另一半卻仍隔絕在外。也許是不允許自己邊緣的掙扎吧,再….再努力一點。默默的,我開始在各個活動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大一資財營時貫徹自己邊緣到極致的精神,悄悄在課程組中準備有趣的課程,因為我不是個會說話的人,也不是個會交朋友的人,看著組輔們開開心心地準備各種東西,身為配角的課程組能做到不拖後腿就是最大的讚美了。在那年資財營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東西不是表演,也不是最後大爆哭的感性時間,而是一次上課前,小隊員們正在課程間的休息時段,而準備輪到我登場了。那時候某個組輔(其實我還記得是誰,但因為我的文章中很少出現名字所以就省略)叫小隊員起床時說了:「快起來,這堂課很有趣!」我從一個可有可無的「同學」變成一個「有趣的人」。

一下時,我們系有個資財之夜的活動,唱歌、跳舞、表演一應俱全。我該說這是我運氣數一數二好的時候,現在回想起來我大學有兩次我願意歸咎在運氣上,第一次就是資財之夜。之夜算是開啟我社交的鑰匙,原本每天就是:
ㄟ詔哥,今天晚餐吃什麼?
不知道

喔…..
(回去看Youtube)

從最一開始選負責人的時候,系學會(題外話,我那時候根本不是系學會的人)內部會決定哪些人負責帶哪個表演,而就這麼剛好,有人推薦我成為一個類似外聘的負責人(順便說,推薦我的這個人就是上面說是有趣的課程那個人)。我當時義不容辭的接下來,然後就找到問題了,我一個邊緣人要怎麼跟另外一組的人競爭呢(也不是說要競爭,但演員這種有限資源畢竟有能力上限)。結果總總的事情下引導我找到大學中最好的朋友之一的學姊。在合作過程中,慢慢的營造出了我處在這個系的感覺,跟演員的感情越來越好,大家更願意聊天,也開始一起耍白癡。這次算是開啟我大學為資財系奉獻(?)的開端。

暑假前,我被某教授指名為暑期營隊的負責人之一。準備課程、檢討課程、提出建議、編講義、出題,慢慢接近核心。記住,我是個學程式不到一年的學生,身邊跟著某個6年以上程式經驗大佬,我虛心學習,同時做了不少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菜,但當然還是被電的滿頭包。我記得那年暑假,人社班邀請我回去演講給學弟聽,邀請大家加入人社班。演講中我提到一句話:「我在人社班學到如何學習」,如今看起來可能多多少少有些失準,但不管啦。這次的活動加上之後資創的比賽也是打下我程式基礎的重要活動。

而同時在這個暑假,也算是第一次與同學們出去玩。我們到九份玩了幾天,和原本不熟的同學變熟。在北部各處騎車,跟本來不會聊到天的人聊天,一切都是因為自己一下的運氣好。一天晚上我們在看電影,一位同學因為電影中的劇情而流淚,當時的我無法理解… 最後一天,我們回到台北車站附近吃飯,那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整趟旅程我作為負責人(?)一直在想要怎麼讓這次出去玩順利,開心,終於結束的時候有種莫名卸下擔子的感覺。那時候有個同學這麼說:「你怎麼感覺終於放開了」。確實阿。

二年級,第一個想到的活動就是抽直屬(才不是資財營呢,那個等等好嗎)。大一的時候,學長寫了一個程式,透過掃描QR Code和打電話來確認自己的直屬關係。也是那個時候第一次讓我感覺到程式十分有趣,在資財系讀一年的書原來就能有如此的進步,同樣的我也想要給學弟妹這樣的想像空間,因此我在一下的時候到處跟同學討論我的想法,得到一些建議。也和當時的系學會負責人毛遂自薦,希望能夠讓我負責這個活動。我獲得了授權之後,著手進行我的遊戲設計,從最一開始自己上網查如何設計迷宮,到後來使用pygame來架設遊戲,在裡面放一些設計小心思等,前前後後花了大約三個禮拜吧。最終成品也令我十分滿意。當然就如同每個膾炙人口的好故事,事情總要有點轉折。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這屆的人數比下一屆的人數要來的多(也許是因為龍年吧),加上轉系的學生,我們這屆大概會有十個人抽不到直屬。那時,班上有一位同學狀況比較特殊,而我自作主張的決定若抽到他這位直屬隊大家都不一定是好事情,經過一番內心掙扎後,我在最後時刻把他的名字從名單中拿掉(當然是偷偷的,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大概不多)。而報應也來的很快,我也沒有抽到直屬… 要說不難過那是騙人的,畢竟我從一下開始就很期待有一個直屬,我沒什麼反應,看著班上所謂的系核在台上大吼大叫,拿著筆在白板上寫下大家的IG帳號後,我默默地離開教室,把空間留給那些新抽到直屬的同學和學弟妹們。當然也有很多同學沒抽到,甚至有一些我認為一定會非常照顧直屬的同學也沒抽到,有一些則是根本不參與系上活動的人成為最終的贏家(如果這件事有輸贏的話)。權力對我來說並不那麼重要,但是揮下刀子的那個人總是要承受最多的失落。我默默的回到宿舍洗個澡,準備躲到峽谷中,卻被室友叫了出去。我們一群人做在女二外面長椅上,說著一些我其實也沒什麼印象的東西。反正就是說他們的直屬就是我的直屬,但我才不在乎。我很感謝這些同學的關心,但這是我必須要接受的事實。也許說是制裁更能讓人接受一點。

好啦反正是我自己要做的東西,本來就不該要求有什麼回報。不爽不要做是吧。理所當然的還有資財營。這次已經不是去玩的小大一而是負責活動的大二了。這年我接了兩個負責人—火棍和劇。結論來說兩個我都很滿意。大家的表演都很棒,恩就這樣。中間當然經歷了很多事情啦,但那些說實話也沒啥好回憶的。我把人弄哭了,這樣可以嗎。我想說的是我又一年接了課程組,今年的我本來想當課程長的,沒當上那時我其實蠻難過的,但畢竟就是有人比我適合。反正身為課程組,我今年負責的是賽局理論。一樣我努力把課程用的有趣,帶來一些新的互動方式,把自己在脫口秀中、演講中學到表達模式用在自己的課程裡面。當然教高中生事小,我的目的其實是讓當時的大一知道一個好的課程應該長什麼樣,一個有魅力的講師應該是怎麼樣的,一個用心的課程該如何鋪墊。這麼說好像有點囂張,但那時我確實認為自己是營隊當中(不敢說是整個系,因為有個學姊真的很猛)最會教書的人之一,另一個會教書的跑去當幹部了,他不算。不知道我小小的願望有沒有實現。

而營隊最後,我留下了一個小伏筆。在營隊開始之前我找上了系上一位設計鬼才的學姊和營隊的相手,希望他們能幫我完成一個大計畫。在營隊開始之前,我開始設計一個linebot,主要是除了卡片之外,我希望參與的工人們都能夠得到屬於我的一點小小心思,當然也表達我對資財系的感謝,也希望每個參加的人都能跟我一樣喜歡這個系。我還記得一次跟球隊的學長出去吃飯的時候,
學長一號:「太猛了吧,你用什麼寫的阿」
學長二號:「用心阿」
沒錯,確實是費了不少心力,但看到收到的大家能有一件值得回憶的事情也就算值得了吧。

二下則是大學中發生的兩次運氣好事件中的第二次。當然一系列的鋪陳從上學期就開始做了,不管是練習時刻意的指導人家,又或是在隔天要期末考的情況下通霄教人家寫作業,套用一句學姐說的話:「那時候是真的努力在追阿」。當然最後在我自己耍白癡的情況下不做任何準備後腦衝。如果有下次我會做得更好。很多很多的回憶現在娓娓道來不過是平鋪直敘的論述而已,不帶感情,不帶成見。也許是不想忘記曇花的美,但它總是有凋零的一天。你什麼時候產生了它不是鏡花水月的錯覺。那年暑假我們和朋友一起去宜花玩是我印象最深的旅遊。不…其實不是…每次出去都令我印象深刻,只是在不同時間對不同事件有不同的印象分數而已,硬要把每一件事情寫出來已經成為不可能,而隨著時間推進只會越來越模糊。但不論如何,這仍然是我大學期間的一篇精彩。

其實到三年級之後,多數事情我都在之前的文章描述過了,我也沒有很想在寫一遍,而到了四年級有一半在頹廢中度過,另一半則在柏林。如此我的大學生活便結束了。幾周前的送舊我沒有參加,一個便宜的藉口是:因為我人在德國,但其實我很想斬釘截鐵地說:資財系的任何活動我都不會再參加了。我默默的為這個系付出,很希望這個系成為一個「好的科系」,希望能成為一個自動自發的科系,彼此能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一些有趣的東西。但回頭看看自己的履歷:當同學們都在實習時,我在當營隊的總召;當同學們在讀書考高GPA的時候,我在忙著處理學弟妹的資創競賽;當同學們討論的話題是自己在哪個社團做哪些事情時,我說的是等等我要幫系上處理企業參訪;當同學人脈已經觸及學校各系,認識不同領域的佼佼者時,我認識的外系甚至數一數搞不好連十個都不到,更何況我還搞砸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幾個比較熟的朋友們會稱我為資財大家長,我也想要對得起這個稱呼,不論是戲稱又或是認真的。但從朋友口中說出來的不算數,要從一些學弟妹口中聽到人家這樣稱呼你,這個稱號才有含金量。不可否認的是,我確實蠻想當資財大家長的,也做了許多對應的努力,但是,也許我努力的方向錯了吧? 我不需要大家的認同,把自己事情做好,在其他地方閃耀不好嗎? 一個系總要有幾個人出來扛事情才能順利運作,而偏偏我就是那個人,如果重來一次,我無法保證我仍會是那個人。我只想說: 我認為我們系欠我一句謝謝。好傲慢的想法喔。自己活改死好。雖然沒如果,但如果換個人來做的話,如果我沒有接下這些活動的話,如果我沒有這麼囂張的話….如果…..

捫心自問,我喜歡資財系嗎? 想來想去我大概會回答:「喜歡」。但我卻只能說,喜歡我們這屆。反正我也沒直屬,幾個我認為比我們小的那屆中會感謝我的人,就不特別點名了反正以後基本上有多遠就滾多遠吧,也沒啥提到。順便Shout out to某個學弟,其實我沒特別想到居然會從你那邊聽到我的名字,不過還是感謝你了。即將步入未知,第一次感到如此無助。我沒有人可以參考,也沒有什麼實質上的計畫。有個學姊曾說自己無法接受對自己未來沒有計畫的人(可能原文不是這樣啦但反正意思應該差不多),我一邊正襟危坐,一邊心想: 其實我也沒什麼計畫,走一步算一步吧。就說喔,最了解我自己的人一定還是我自己,大家對我評價太高了。也許小我們一屆的大家已經看破我的手腳了呵呵。如今我還在柏林,困在一個名為交換的理想鄉。現實悄悄逼近,而我卻手無寸鐵的前進。Everything is gonna work out as exactly the way it’s supposed to. 就祝我自己畢業快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