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我曾擔任我們學校模聯社(其實建中的模聯不是社團,只是為了方便普羅大眾理解我就先以模聯社自稱)的學術長,當時我出了一個作業給學弟們完成:我看台灣模聯。當初我認為台灣的模聯淪為形式,一群穿著西裝的高中生在那邊講一些他們根本不在乎的議題,搞得好像在聯誼一樣是怎樣啊。我應該算是個偏批判的人,雖然批判性思考應該算是個preferred trait(一時忘記怎麼翻譯這個詞),但過度的批判與講話難聽也就只有一線之隔。
一個教授曾說過,我們系內建雙主修,打著又會資又會財的名號,希望畢業後的各位不要又不資又不財。然而,就我體感而言,這樣的現象卻不斷的在加劇。我有一個很猛的室友,大概國中就開始學寫程式了吧,理所當然的一進大學他的水平遠超我們這些大學起步的人。一次跟他聊天的時候提到,如果一個財金組的同學跟他比資訊,他有把握能比他的資訊厲害,但那個財金的同學有把握財金能力比自己厲害嗎? 我其實也有相同的感覺,我在資訊上下了許多的功夫,修了許多資訊相關的課程,也盡量讓自己能做一些酷酷的東西,在面對多數財金組的同學時(雖然我自己也是財金組的),我有很大的把握自己資訊能力一定在他之上,反過來說,我卻不覺得這些財金的同學財金在我之上。 我們系希望培育的人應該是在兩方面都不用到最頂,但至少堪用吧。都讀到了大三寫一個簡單的 function 怎麼了嗎,還要跟老師延期作業時間,根本就是把時間都拿去參加活動或是去什麼劇場把自己搞到微醺。偏偏就是這樣的一些同學,很會包裝自己? 真材實料好像也不是那麼的重要,會說話優先,過了第一關之後再且看且走。出一張嘴誰不會啊: 哀呀,各位都是資財系的菁英阿。一個學弟每天都在發自己實習的文章,他在一個科技公司工作。一下表達自己的員工便當怎麼怎麼樣;一下又是自己在忙project 好辛苦。冷靜點,現在的我是友善的我,不能亂講話。這位學弟一定才學過人,在資訊的道路上精進自我,如此的學弟在一家科技公司如魚得水。什麼?你說他大一的期末作業不會寫? 不不不你好像搞錯了什麼是吧,人也是會進步的,這兩三年來肯定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什麼? 你說另一個學妹不會寫程式但是在資訊競賽得獎然後也在科技公司實習? 所以我說,年輕人就是太衝動了,喜歡抓別人的小辮子,好好的祝福人家不好嗎? 搞不好人家也是經過一番努力才換得今日的成就阿,搞得好像自己是什麼成績糾察官一樣。吳警官介入調查…
但話說回來,發生這樣的事情是誰的錯? 是那些同學不認真嗎? 還是教授們不認真? 以讀書而言,我可以很自信的說,資財系是個很認真的科系。到了期中、期末考附近,讀書風氣確實是蠻令人敬佩的。那多數同學這麼認真讀書,為何作業還是做不出來? 我知道,一定是教授亂教一通。誰? 是誰又在那邊念ppt,就是你們害了這群天資聰穎的學生浪費天賦。蝦? 你說教授上課同學們反應良好,互動頻繁且有問有答? 這就怪了,不是同學也不是教授的問題,那會是誰的問題?
直接講結論,我認為問題出在同學和制度上。先討論制度方面,我們從小就是一直讀書一直讀書,考好就有糖吃,考不好就等著吃皮鞭。在這狹窄的金字塔上,越往上越成功,彷彿站在頂端能馬上換來財富以及名譽一樣。那要怎麼樣爬到金字塔頂端呢? 那當然就是拿個好GPA囉。台大的研究所第一階段招生只收總學期排名30%以前的學生,但也因為大學期間同學們修的課程不同,每個人給分的標準也不同。我們都知道不能用不同的單位做比較,然而到了分數突然就沒關係了。就有點像大胃王比賽一個選手他吃了牛排,另一個選手吃屎,結果最後評審用盤子數量決定吃牛排的選手獲勝一樣。當然,一個好方法會是給不同的權重,牛排一盤1分,屎一盤10分,這樣不就完美了。完美個毛線…下一個會浮出水面的問題就會變成,那什麼樣的課程能值比較多的分數? 根本沒完沒了。重點一直都不是我們給分的方式,而是同學們學習的方式。因為這樣的制度影響了學生選擇的最佳回應。上有政策下就有對策。如果我選很涼很甜的課,拿了高分之後跳上更好的研究所、工作,那我幹嘛要選那種很難的課程然後跟自己的未來過不去呢?
來來來大家思考一下,上面一句出了什麼問題,五秒鐘思考:5…2…1…
為什麼拿高分就對自己的未來好,低分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呢? 這就是制度上影響同學心態上的問題,層層交融後難以解開的繩結。隨便假設一個情況,今天一個同學上課很認真,回家認真寫作業,但始終寫不出來。經過了漫漫長夜,看了無數次曙光,最終拚死拚活理解了一些什麼,在考試中寫出了他在夜晚領悟出的道理。然後,旁邊的同學,完全不知道原理,但他知道:三長一短選一短,三短一長選一長。最終結果,兩人拿了同分。認真的同學很高興自己過了,也很高興自己學到了東西,旁邊的同學也很高興。自己昨天晚上跟學妹去吃宵夜,吃到三點回來發現隔天要考試,課本拿出來高速翻過去。為什麼說資管組的同學財金能力不輸財金組的同學呢,因為他們本來就沒什麼實作或作業需要完成,也就是說,看看課本就能過的東西,幹嘛要花額外時間去理解真實世界發生的事情?
「你說股票有漲有跌,那你能告訴我明天這張股票會漲還是會跌嗎?」
「會漲,因為明天是圓仔的生日,大家最喜歡熊貓了。我們圓仔生日大家就會很開心去消費,股票就會漲」
「真假,那有沒有什麼更general(因為我也突然忘記怎麼翻譯這個詞)的指標我能參考。」
「有阿,你有沒有看到月亮?」
「月亮怎麼了嗎?」
「月亮很亮阿,所以會漲。」
「對不起小弟資質駑鈍,無法理解月亮與股票的關係。」
「哀呀,所以我說你們這些資訊人就是這樣。早就跟你說隔行如隔山,就不相信硬要搞金融。來跟著我們財金人一起學習,一起賺大錢。月亮跟股票的關係就是阿,因為月亮一個月會繞地球一圈,所以繞一圈之後,就會經過一個月喔。這樣你理解了嗎?」
………. (全劇完)
沒文化真的好可怕。儘管如此,還是有財金組的智障自以為了不起跑去資訊領域大談觀念,還跑去搞什麼人工智慧和資訊安全,甚至連自駕車都像涉足。根本低能兒。等等,這不就感覺在說自己嗎? 自己不夠好就不夠好,幹嘛賴制度。你如果這麼厲害你去硬的課拿高分不就好嗎? 你要這樣說也確實沒問題啦,確實是我不夠好,我怎麼沒想到我一個微甲會考的比微乙還低,我怎麼知道原來什麼天文學概論能去睡覺。我怎麼知道原來跑去修強化學習原理需要複製論文結果。
身為曾經的資財系系學會學術部長,我一直很像讓系上的同學能自動自發學習一些東西。我是真的很想搞一個讀書會,讀書會的內容就是同學們自己學到的東西,什們都行。我一直堅信:學習是快樂的。我和詔哥曾經搞過一個系上的小團體,希望透過我們教學弟妹一些課程中不會教的小程式,大家能燃起興趣自己也去學一些東西,做中學。也許是我們兩個自認清高,自以為出淤泥而不染,又或是我們才是異類。一個學弟創了一個投資理財社團,最近在FB上一直看到他們期末報告的分享,雖然我沒有詳細去看,我也不否認我有點看不起這種分析,但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開始。資財系是一個好的科系,學生老師一起認真,有許多潛能尚未開發。也有幾個學弟有自己在投資股票,看到他們這樣我就覺得很開心,開心是因為有人願意出來實作了。也許他有用到課本中的知識去判斷這邊該如何決策,又或是能領悟出一些自己的攻略。我是真心希望資財系能好好的發展,每個同學多多少少有思辨的能力,不單單只是去把分內的事情做好,有時候去嘗試一些不被要求的東西也能有意外的收穫,不論未來是否再這兩個領域發展。
(這篇文懶得找照片了,之後想到再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