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不到一個月心情札記

這邊的橘子真的超級好吃啦

Posted by     "純情的叡" on Saturday, March 26, 2022

一個自作多情的交換生

到德國三個禮拜了吧,老實說這邊的生活蠻不錯的,悠閒的步調和愜意的人生。好似漫無目的的生活卻又能過得如此充實。忘掉在亞洲的各種競爭和壓力,曾為了爬上金字塔的頂端而努力,到這邊才發現大家也只是各忙各的,根本沒人在意你在學校拿了第幾名,曾經分數多高,又或者有多少比賽和實作經驗,做得到就是你的,做不到就是回去好好修練重新來過。

其實也可以說,在這邊的生活一成不變:起床後幫自己做一份早餐,看一下youtube後開始讀個幾小時的德文。下午去上德文課,浸泡在全德語教學的環境中。就算我與多數同學一樣都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課程還是蠻愉快的。從第一堂課的各種基礎德語對話到如今已經能和老師有些許的往來了,能明顯感受到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是多麼快樂。同學們會包容你的無知,時不時也會和你一起討論不懂的地方,大家也都十分願意犯錯,願意上台示範自己也不太理解的東西。一旦被老師指正後,這輩子大概就不會在錯了吧。我也該學習其他同學們,就算自己發音不標準,多念幾次總是聽得懂吧;就算自己對一個單字很陌生,多寫幾次就可以了吧。其實根本沒必要第一次就上手,雖然我常常說自己是德文大師,但想也知道不可能,笑死。雖然正式課程還沒開跑,但總覺得這堂課已經讓我收穫了不少。那天老師帶我們出去校外教學,我們走到一個露天的酒吧,也和一些當地的德國人聊了一下天。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居然能聽懂一部分的對話,甚至能與他進行簡單的溝通。老師也請有請我喝酒,雖然平時真的不是個常喝酒的人,同學們也都笑我喝一瓶臉就很紅了,但我還是過的很開心。

柏林也有很多不錯的景點。許多帶著二戰、冷戰時期的建築和文物都蠻震撼的。在這邊認識的一些台灣朋友再知道我是人社的之後會問我是不是理解這段歷史。當然不知道阿。高中時期我說我歷史是倒數第二應該沒人敢說自己是倒數第一吧,誰做了什麼事情我怎麼可能會知道。這也導致了我在看許多景點的時候沒辦法理解當初德國人的心境,少了那樣的體會。這也許就在告訴我學過的東西不會背叛你吧?但相反的,沒學過的東西就會,誰叫你當初不好好努力學習。明明都下定決心當一個要裝逼的人了還不好好充實自己,白癡笑死。但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邊的景點,當然也很喜歡前往景點的路上,多數時候都是用走的,看看路上的人無憂無慮的樣子,也看看路邊的小孩在嬉戲喧鬧。有時候學伴會約我一起去公園跑步,有時候可以去朋友家玩玩桌遊和電動,好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喔。

我不是個很會破冰的人,遇到的每個人都是:
Hi, what’s your name?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 is your major?
之類的。來德國的第一天,這樣的對話大概重複了四五次吧。就算跟這麼多人講到話,我一個人的名字都沒有記下來。於是這邊的人就只分為看過與沒看過。慢慢地,我開始記得別人的名字,也開始可以主動去找人聊天,問他們在幹嘛。

太陽一直跟我講,我在這邊的女人緣很好。常常有看電影吃消夜的環節,也有和國外的女生一聊天就上手的技能,甚至還有去一個不算熟的韓國人房間喝酒聊天的經驗,到底是什麼鬼阿。跟其他的同學相比,我還是偏邊緣的,做飯的時候都自己做,晚上回到房間也不太會出去酒吧和參加派對,但我還是對我小小的進步感到驚訝的。搞不好我也能交到很好的外國朋友,看著出去交換的同學們都有和外國人的合照,難免會心想什麼時候我也可以?不過我感覺應該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吧? 回頭看三年前,我大概會連說話都做不到吧,所以,還是要謝謝。

距離開學還有半個月左右,這段時間我安排了許多出遊,希望能一切平安,也能玩得開心。出國之後我發了好幾次的限動,雖然還是屈指可數,但是個明顯的進步。我常常自嘲自己在透過限動對話,但更可能是在自言自語。不知道為啥我在這邊遇到的交換生幾乎每個都有在家鄉的伴,難道這就是交換的門檻嗎。看著韓國同學手上戴著戒指,我很驚訝的問他:「你結婚了嗎」。他說在韓國,許多情侶會互送戒指以代表一種身分吧。沒文化的我真是可怕。出招一直掛在嘴邊,但或許還是不出比較好吧。這篇文寫於三月底的某天,某個會出現在九九乘法表的日期中。室友打電話來跟我聊了一下天,問我的感覺如何,我回他船到橋頭自然直。

What I could do I did, what I couldn’t do I tried.
難道不掙扎會比較好嗎?

一個禮拜後我會到冰島,行程中有安排極光還有冰川健行;冰島結束後會到荷蘭,看看鬱金香花園和風車。每次到這些會令我難忘一輩子的地方的時候總會冒出一個想法:如果我跟誰來的話,我一定會很開心。上一次是四年前在富士山腳下,剛結束登頂的我泡在飯店的露天溫泉中,那時還在S1。一轉眼好幾個賽季過去了,老話一句:這邊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