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工作日記
老樣子每次開頭都在反省自己為什麼久久才發一次文,然後每次都說之後會改進,反正也就說說而已大家看看就好。不得不說這個網頁的觸及率真的是越來越低,感覺會看得有三個人真的就很不錯了,大家都越來越忙了,誰理你這甚麼白癡網站阿。在這個玩手遊都想全自動的時代,字數超過三行那就是謝謝再聯絡。寫這些好像真的都是寫心酸的一樣,但沒關係還是要寫。
上一篇已經是一個月以前的事情了,看著最後一行寫著要兩個禮拜寫一篇,果然我就是個說說仔。整個六月底到七月底這一個月的時間,我去了日本兩次,第一次是為了在國外發表論文,第二次完全就是為了玩。兩次日本體驗了完全不一樣的事情,東京那趟旅行基本上都是在亂逛,沒跑甚麼有名的景點,反正就是亂晃亂晃,悠閒了許多。而大阪京都則一直跑景點,說一直跑也不太準確,準確來說是,跑一個景點總共要走兩三個小時的路,以我這個老人來說著實是吃不消。因為請了太多假的緣故,這個月薪水被扣了一些,成年人的規劃就是這麼不容易。最近中研院來了幾個暑期的實習生,我負責指導其中的兩個人,這篇文主要也就是寫他們的故事和我自己的感覺吧。
兩個實習生一男一女,為了方便我們就稱之為A男和B女好了。兩位目前都是大二升大三,有一些機器學習的基礎概念但實作上都有些不熟練。我會負責指導他們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很菜之外,一部分也是因為我們實驗主題他們比較感興趣…吧? 雖然這麼說不太好,但從帶他們倆個的反應能看得出底子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兩位雖然都不太能懂ML,但B女反應很明顯就比A男快多。在面對一些錯誤的時候,A男處理問題的方式整個就很奇怪,我也不太知道怎麼跟他解釋那種。舉例來說,他在問我問題的時候,很常連問題是什麼都解釋不好。一次,他跑來問我:「學長,為什麼model的shape會有錯,是不是因為別人寫錯了」。我心想不可能,但又不能這麼直接跟他講。反正我看了老半天沒發現程式碼有什麼錯誤(沒有錯誤的原因是因為那個程式碼是從別人的github下載下來的,不是因為他很厲害寫的程式碼沒問題)。後來我越想越覺得奇怪,問他說他那個資料是怎麼下載的,我才發現他從頭到尾用的都是錯誤的資料集。那為什麼會用到錯誤的資料集呢? 因為github的README裡面有教怎麼下載資料,大概如下
python download_data.py –- dataset a
python download_data.py –- dataset b
對於不知道上面在幹嘛的人我簡單講解一下,簡單來說呢,上面的指令就是為了下載並且處理某個資料集,大概有點概念的人就會很明顯地知道,第一個指令在下載資料集A,第二個就是資料集B,而指示中也有講兩個選一個執行就好,看你想要做哪個資料就跑相對應的指令。結果,我們的A男就兩個指令都執行,後來他在執行時,由於他自己的參數是給dataset b,但他一直以為他在跑dataset a,搞得後面的數據形狀就不一樣。不是阿大哥,你入職第一天跟大家自我介紹說你會用linux寫一個ML的流程,不要連這麼基礎的指令都看不懂啊。那個甚至不需要什麼linux的知識阿。我如果沒有確認他之前做了什麼事情,甚至無法幫他debug那種感覺。他還問過什麼,為什麼會outofmemory阿,為什麼他要這樣寫啊,之類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都很想回答:我怎麼會知道,那些問題都是要去看程式碼的呀,然後我幫他看程式碼之後,我針對一些程式碼的問題反問他哪些function在做什麼事情,基本上也是一問三不知。頭真的好痛… 不過我是個有耐心的學長,就算在和平且美麗的禮拜天下午傳訊息來問我問題,我也是要認命地回答的。
至於B女整個程度就好很多,雖然她辦公室的位置跟我不同,但有時去關心她至少都是有進度的,寫的東西看起來也沒什麼問題。當然有時候還是會有一些bug要抵,但基本上都是小問題。哀,雖然不是很想戰學校,但就我這麼觀察下來,差距真的很明顯。B女是台灣頂大的資工系,A男不是頂大,好像也不是資工。雖然自己二升三那時在老師的實驗室裡大概也不是個很厲害的角色(現在也不是),好吧我也不知道自己之前是怎麼樣的。可能之前實驗室的博士生看我就如同我看A男吧。好恐怖的輪迴。其實我是真的想好好教他們的,至少能夠在他們第一次接觸比較大的project時推他們一把,在面對未來不同情況也能自信的用程式解決問題。我覺得我在大學時有練出這樣的自信,希望他們也能有所體會吧。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喜歡教書的人,但也許我喜歡教的只有聰明的學生,又或是說能舉一反三的學生。感覺如果一直在問白癡問題,我耐心一定很快就被消磨殆盡了。不過也不排除另一個可能啦,一次跟B女聊天的時候問她說女生在資工系感覺有什麼不一樣嗎? 她說: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去問學長問題的時候學長們都比較有耐心且態度比較好。我也懶得演了,確實呀。
想想,我也才畢業一年左右,沒有碩士、博士的學位,真的就是個大學生而已。如今已經在帶實習生了,真的很怕自己沒帶好把他們教壞了。為此,我特地多看了好幾篇論文,也盡力的幫忙看他們的成果了。剩下不到一個月的實習,希望他們都能完成些什麼吧。動機單不單純是一回事,但每次我帶領別人時,最希望的幾乎都不是我能不能輕鬆,而是希望我帶的這些同學、朋友、實習生能得到些什麼。劇或表演的時候希望底下的演員快樂;資創的時候希望底下的學弟妹能有把想法實作出來的能力;資財營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喜歡資財系;到現在實習希望實習生能學到些什麼。
看來又水了一篇文,總之,從日本買了禮物看起來效果是不錯。某個學姊說我好像有點太進攻了,雖然也只剩不到一個月,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喔。感覺蠻多人在乎我成敗的,雖然也都是同樣那群人而已啦,說多其實也就一隻手數出來的人數而已。大概也是因為我的交友圈就是如此之小吧。成功之後在給你們看本人呀,雖然能不能成真的…